荆轲刺秦那夜发生了什么?
古代“高考”完,考生们都做些什么?
古代小姐们的化妆盒中都藏着什么?
《趣味中国史:古人潮流生活指南》一一解答,改变你对古人生活的常规认知!
本书由十余位深耕博物馆文化领域的创作者共同执笔,以诞生于苏州的知名文化公众号“博物馆看展览”作为署名,通过多维视角,既深度揭露名画杰作、历史文物背后的隐秘往事,又鲜活再现古代名流的生活场景。
本文摘编自《趣味中国史》
有删减
ZHONGGUO
荆轲刺秦那夜发生了什么?
文 / 薇薇安
展开剩余87%荆轲刺秦的发生地——
兰池宫
相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无人不晓,但是如果我问你事情的发生地在哪,恐怕就没几个人回答得出来了。2021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宫殿官署区遗址,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这一重大发现,终于为我们揭开隐藏了两千年的谜团。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在今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千米处。新发现的宫殿官署区分布于一级阶地。宫殿官署区内建筑分布密集,经考古人员确认,宫区6号建筑(大殿)具备举行重要政务的条件。考古学家推断,“荆轲刺秦王”的原址,应当就在此处!
另外,考古人员根据附近一条东西向断断续续分布的长达9千米的水系遗存,并结合周边考古资料以及汉代文献,判断出东部水域很可能就是史料记载的兰池。
据《史记》记载,始皇帝六年(前216)的某晚,秦始皇曾穿便服夜游兰池。当时正遇几名刺客偷袭,差点当场丧命。多亏随身的四名武士奋力搏斗,秦始皇才得以脱险。
兰池是秦始皇特意引水造出的水池。秦始皇十分迷信神仙方术,据说他曾多次派遣方士到东海的三座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因无果便只能在园林里面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为了游览方便,他还在池的北侧建了一座宫殿,名曰“兰池宫”。
直到今天,考古人员仍然夜以继日地忙碌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不愿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放眼望去,曾经繁荣的秦咸阳城已被层层黄土掩埋,归于沉寂。而曾经灯火通明的兰池宫,也在秦朝末年被项羽付之一炬,成为断壁残垣。
说起来,荆轲刺秦王那惊魂一夜,在历史书上只有短短几行。不由得让我们想要去探究:几千年前的那个夜晚,在兰池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日秦咸阳城遗址鸟瞰
历史故事——
荆轲刺秦
现在,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战国末年。那是公元前227年,秦先后灭了韩国和赵国。随着秦军不断东进,地处北方的偏远小国——燕国,面临随时被吞并的危险。《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当时燕太子丹担心秦军压境,整日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正巧,一位名叫田光的人将荆轲引荐给燕太子丹,为他出谋划策。荆轲与燕太子丹交谈多日,发现只有杀死秦王才能解决燕国的灭国危机。但唯一的问题是秦宫戒备森严,如何才能接近秦王呢?
可巧,那时秦王正在重金悬赏樊於期的头颅。樊於期是谁呢?他原为秦国将军,因参与嫪毐谋反,叛逃燕国并被燕国太子丹收留。秦王因此怀恨在心,想将他和家人赶尽杀绝。荆轲认为可以利用这个绝佳机会,将计就计,策划一场谋杀。于是,荆轲私会樊将军,说服他主动自刎,并由荆轲将头颅献给秦王,再趁秦王不备之时,进行刺杀。樊将军听闻荆轲的计谋,觉得甚是有理。他认为这样既可以报仇雪恨,也能顺便解燕国燃眉之急,可谓一举两得。樊於期遂举剑自刎。荆轲临行前夕,燕太子丹和宾客们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为荆轲送行。来到易水边上,众人眼看着前路渺茫,生死未卜,不知如何与荆轲告别。荆轲的好友高渐离悲伤地击起筑,悠扬的声音萦绕在易水上空。众宾客听得纷纷流下眼泪,啜泣声此起彼伏。此时,荆轲却潇洒一笑,他应着节拍,边跨上车边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余音还未散去,他的背影已消失在深深的夜幕中。
汉武梁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局部)
考古证据——
汉武梁祠画像石
下面,让我们转到考古证据上,有一块汉代武梁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正好为我们形象地呈现了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
汉武梁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局部)
从画像石上我们能看到:荆轲跋山涉水,来到秦宫大殿。当时,大殿一片灯火通明,秦王正在宴请各路宾客。在宾客谈笑风生之际,荆轲来到内殿。他双膝跪地,先是将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献给秦王,又呈上一张画着燕国疆域和城池的地图。秦王以为荆轲是来“邀功”的,遂笑逐颜开。荆轲奉上地图并慢慢展开,地图展到尽头,匕首已露出来,说时迟,那时快,荆轲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史书上,荆轲这样的人被称为“刺客”,他同时也代表了那个乱世背景下的这一特殊群体。
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描绘了在春秋战国那个“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时代,有关刺客的一个个动人故事。除了以上提到的荆轲,还有为了复仇自毁容貌的豫让、行刺后避免连累家人毁容剜眼的聂政等。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身世和经历,但几乎都具备同一个特点——为了报恩,不惜一切代价。刺客们往往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闾巷之人。他们虽知识层次不高,物质生存条件匮乏,却有着一腔孤勇和侠肝义胆。在动荡的岁月里,赏识他们的主人将他们收入麾下,免除他们的流离之苦,并赐予他们锦衣玉食。作为回报,他们往往会在主人处于危难之际伸以援手,甚至献出生命。
而本故事中的荆轲,原本是个游手好闲之人。据说他与擅长击筑的高渐离是好友。两人整日混迹在街市中,喝得醉醺醺。不过,荆轲看起来虽疯疯癫癫,内心却颇为沉稳。他喜爱读书,游历过诸侯各国,广结当地的贤士豪杰。荆轲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看出他是不凡之人,一直友善地对待他。后荆轲经田光被举荐到燕太子丹的面前,终于拥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然而,一个刺客的悲剧命运,往往在他遇见伯乐的高光时刻已被注定。荆轲在刺杀秦王之前,所有知情者都穿白衣相送。甚至他自己也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表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刺杀秦王只有死路一条,但即便如此,荆轲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赴死。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刺客与生俱来的使命:既受恩,必报恩。他曾在最落魄的时候受到燕太子丹的厚待。如今命运已向他敲响了“偿还”的丧钟。
夜幕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秦咸阳城的遗址。两千多年过去了,故事的细节和真相已经无法追溯,但随着越来越多遗址的出土和史料研究的突破,相信我们终会探究到这个故事的真相。依稀中,我们仿佛见到了两千多年前那个孤绝的背影,他携着匕首,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无畏地走入了那座宫殿。然而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黑暗……
《趣味中国史:古人潮流生活指南》
作者 博物馆看展览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公众号“博物馆看展览”的首部实体化作品,精心编排了六大主题篇章:那一事、那一物、那一天、那一人、放大看及“真”系列。通过多维视角,既深度揭露名画杰作、历史文物背后的隐秘往事,又鲜活再现古代名流的生活场景,读者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展开对话,直观感受千年前的生活韵律与文化脉搏。
全书特别收录两百余幅高清文物影像,图文互鉴的形式犹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博物馆殿堂的大门,让他们可以在方寸之间尽览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
本书由十余位深耕博物馆文化领域的创作者共同执笔,以诞生于苏州的知名文化公众号“博物馆看展览”作为署名。该公众号自创立十二年来,凭借扎实的学术考据与创新的内容视角,已逾百万忠实粉丝,其中百余篇原创文章阅读量突破十万人次大关,成为文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发布于:浙江省金勺子配资-股票日内配资-厦门股票配资开户-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