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东湛江市区繁华路段的高端酒店门前,飘散出阵阵诱人的菜肴香气。令人意外的是,这香气并非来自富丽堂皇的餐厅后厨,而是源自酒店大门外一字排开的地摊。来自星级酒店的大厨们,竟亲自掌勺街头,吆喝着售卖“星级”小炒。璀璨水晶灯与市井烟火在此交织,引发市民热议:高端酒店如此“下场”摆摊,是自降身段求生,还是另辟蹊径的智慧?
星级大厨“转战”街头 市民争尝“平替”盛宴
笔者现场所见,这些带着“星级基因”的夜市摊点风格统一、管理有序。摊主清一色是酒店内部员工,尤以餐饮部厨师和服务员为主力军。昔日隐身后厨的粤菜师傅,此刻在街头镬气翻飞,现场摆盘的“湛江生蚝”、“昌公烧猪肉”、“湛江鸡”、“雷州三丝”等看家菜品;西点师则推出迷你版“牛角包”、“蛋挞”、“叶搭饼”等精致点心。摊位上明码标价,一份星级品质的海鲜小炒多在10—50元区间,仅为餐厅价格的几分之一。
“真没想到能用大排档的价钱,吃到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刚打包了一份“XO酱爆鱿鱼须”的市民刘先生难掩惊喜。他坦言,酒店餐厅人均消费较高,偶尔尝鲜尚可,如今能以亲民价格随时享用“星级出品”,吸引力十足。带孩子的陈女士则更看重品质保障:“食材和厨师都是酒店自家的,卫生和用料肯定靠谱,比普通路边摊放心多了。”
展开剩余65%“放下身段”背后的多重推力
星级酒店此番“接地气”之举,缘何甘愿让行政总厨“屈尊”摆摊?背后折射出行业在变局中的务实突围。
盘活闲置资源,精准开源。“高端餐饮晚市翻台率有限,厨师团队在特定时段存在人力冗余。”某五星酒店餐饮总监张经理向笔者透露,“利用酒店门前空地开设‘星厨快闪档’,几乎零场地成本,却能将闲置人力、食材高效转化,直接创造现金流,缓解运营压力。”
下沉市场,培育潜在客户。 “动辄数百元的正餐门槛,让许多本地居民对星级酒店望而却步。”湛江业内人士分析,“通过几十元的特色小炒,酒店得以打破距离感,让更多市民体验其出品实力。这既是品牌‘亲民化’的渗透策略,也是为未来正餐、宴席引流培育潜在客群。”
“利用餐前空间将店内的菜品外摆卖,与民同‘品’,利于搭建技能展示平台。”某星级酒店公关负责人郑小姐表示,“这不仅是便民渠道,更让厨师直面市场反馈,成为创新菜品的‘试验田’。一位刚卖出30份‘湛江生蚝’的年轻厨师小吴笑言:“客人当场夸赞比大排档好吃,特别有成就感。”
争议与挑战:平衡的艺术
“酒店门口摆摊,感觉有点自降身份,影响整体形象和住客体验吧?”市民张先生表达了疑虑。这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对高端品牌“格调”稀释的担忧。
对此,湛江某学院经济学某教授指出:“这恰恰体现了服务业的韧性。与其固守‘身段’在寒冬中瑟缩,不如主动贴近市场脉搏求生存、谋发展。关键在于管理智慧——如何精细规划区域、严选业态、维护环境秩序,在烟火气与高端感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其成为差异化服务的亮点而非减分项。”
酒店“地摊热”:转型路上的韧性答卷
湛江星级酒店门前的点点灯火,映照的远非简单的“掉价”求生。它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后疫情时代服务业在压力下的务实突围,是市场主体在政策框架内盘活资源、寻求增量的积极实践。当高大上的门庭向市井烟火谨慎敞开,其背后是放下无谓包袱的勇气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生存智慧。
这场“精致”与“烟火”的碰撞能否持久共赢,考验着酒店的管理精细化程度和对“度”的精准拿捏。然而,它已然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经济冷暖自知的当下,主动求变、贴近需求、拥抱多元的务实者,方能在风浪中把稳航向。湛江酒店门前的方寸之地,正书写着服务业韧性复苏的生动注脚。
(撰文/陳侃)
发布于:广东省金勺子配资-股票日内配资-厦门股票配资开户-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